新華社記者顧煜
立夏之后,隨著我國能源大動脈——西氣東輸管道下游需求量降低,沿線站點輸氣量也逐漸降低,但黃偉卻比冬季供氣高峰時更加繁忙,趁著用氣低谷,他和同事正忙著檢修設備。
作為中石油集團公司技能專家,黃偉所在的中石油西部管道公司主要負責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上游管道運營管理。這些從我國西部油氣產區和邊境延伸到東中部的數千公里天然氣管道,與14個省市、數億人口的用氣息息相關。
西氣東輸上游管道有壓縮機組151臺(套),主要為天然氣長距離輸送加壓增輸,如同天然氣管道的“心臟”,黃偉就像管道沿線技術高超的“心臟醫生”。
黃偉說,以西氣東輸二線為例,從中哈邊境霍爾果斯口岸入境的天然氣,在到達目的地廣州前,要經480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天然氣“跑”一段就“沒勁兒”了,需要大小壓氣站補充動力,這條管道總計要補充25次。
在同事眼中,黃偉勤奮好學,在技術創新上是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有一次西氣東輸二線霍爾果斯壓氣首站壓縮機組干氣密封失效,必須立即更換,但此前公司從未自主更換過設備,當時又得不到國外廠家技術支持。認真分析故障原因后,黃偉主動請纓。他反復研讀資料手冊,仔細查看每張圖紙,資料堆了半米高。經過12天“攻關”,修改到第十版的作業方案通過審批。他和同事順利完成國內行業首次干氣密封更換,并一次啟機成功。
此后,面對國外公司技術服務的高昂費用,黃偉和同事先后自主完成壓縮機齒輪箱更換、燃氣發生器壓氣機動葉葉片修復,逐漸掌握自主維修關鍵核心技術,建立起國內壓縮機組維修領域的技術自信。
“不能出了問題就拿著錢求人家,更不能讓國家花冤枉錢。”憑著不服輸的勁兒,黃偉堅持技術攻關,先后獲得中石油集團公司企業一線創新獎、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累計為公司節約費用45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