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抗擊疫情過程中出現了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防護產品生產不及時,跟不上需求的情況。長期來看,促進生產相關醫療物資和醫療器械的制造企業更加注重推進柔性自動化生產線的應用,構建智能工廠,減少對人工的依賴。智能制造不僅能夠幫助制造業企業實現降本增效,也賦予企業重新思考價值定位和重構商業模式的契機。
大勢所趨,亞洲國家紛紛著力布局,推動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快速發展。2016年,日本政府公布人工智能產業化路線圖,計劃分3個階段推進利用人工智能大幅提高制造業、物流、醫療和護理行業效率;2017年,韓國政府宣布了10億美元的人工智能資金;新加坡政府的國家研究基金會宣布國家人工智能計劃(AI.SG),計劃未來5年投入1.5億新加坡元(約1.07億美元)發展人工智能。
在我國,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國務院于2015年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作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已成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戰略任務。
然而落到實處,有待持續推動,《2016-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中國智能制造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同樣也處于研發階段,進入智能制造應用階段的企業為數不多,而部分中小企業由于缺乏融資渠道,無法提供智能化升級成本從而抑制了智能制造的實現程度。未來已來,海爾、聯想等老牌企業的轉型之路,可作為參照,發力未來。
早在2013年,聯想集團就啟動了以數據智能為核心的智能化轉型,形成了覆蓋“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的智能化技術和管理體系,并在合肥、武漢和深圳三地智能制造的“鐵三角”中充分應用。
以聯想武漢基地一臺手機的生產為例,從物料進場,到貼片焊接、部件檢測,再到組裝和整機檢測,最終包裝與交付出場,整個過程實現了物料可追溯、電路板焊接的自動檢測、生產線安全的全自動監控、整機的全自動出廠測試、廠區物料運輸的AGV機器人全自動運輸,除了消費電子生產中公認的難以自動化的人工組裝部分,工廠已經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聯想在共戰疫情中的表現也受人稱道。據北京青年報報道,2月6日凌晨,聯想向武漢雷神山醫院捐贈的650臺電腦、405臺打印機及IT設備全部完成調試及終端維護。2月16日晚《新聞聯播》播報:聯想集團向雷神山、火神山兩所醫院捐贈的電腦、打印機等共計2712臺IT設備已經全部交付使用。
目前,聯想武漢產業基地已經開始用5G技術賦能智能制造。在人工組裝生產線上,基于聯想自有云網融合技術的5G專網,完成了兩條60米長、10米寬產線的5G專網覆蓋。生產線上的員工操作細節自動化,傳感器數據更實時地與MES互聯,提高生產安全與質量。
智能制造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全過程,自動化技術、傳感技術、擬人化智能技術、網絡技術,通過智能手段達到智能化感知、交互、執行,實現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管理、智能服務全鏈條、全方位智能化。在產品生產階段,基于信息化機械、知識、技能等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結合,實現系統之間、設備之間相互融合,成為相互響應與合作的信息物理系統,實現資源節約、提高效率的個性化生產,實現智能生產。
實際上,亞洲正受到自動化、智能化大潮沖擊,國際勞工組織調研發現,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工人失業風險最高,據估計這幾個區域約50%的工人工作可能在未來20年被自動化取代。
而大多數人要做的就是,在新一輪技術革命顛覆各行各業之前,先顛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