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王飛鵬,45歲,懷化市沅陵縣人。自1997年從水電八局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畢業后,王飛鵬一直深耕于焊接技術領域,先后獲得“湖南省職業技能大賽焊工職工組三等獎”“湖南省技術能手”“長沙縣百優工匠”等榮譽,現為中聯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焊接高級技師。
王飛鵬在車間專注操作 通訊員 韓先云 攝
一手舉著防護罩,一手拿著電焊槍,弧光閃爍間,兩塊鋼板很快被王飛鵬焊得“天衣無縫”。
8月30日,中聯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恒通”)壓力容器焊工取證培訓班上,王飛鵬為年輕焊工們示范著焊接操作技術要點,動作流暢。
“焊工很考驗技術,焊槍角度、焊接參數、預熱溫度等等,每個細節都得認真琢磨、多加練習。”在“焊花之路”上,王飛鵬已走過25年。
1997年,王飛鵬從水電八局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畢業后步入電焊工作崗位。起初,焊槍在他手中常常不聽使喚。為此,他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車間練習焊接技能。“氬弧焊是入門時比較難的技術,需要手工填絲,兩只手必須完美配合,我足足練了一個星期,整套操作形成了肌肉記憶。”王飛鵬記憶猶新。
“焊接很辛苦,尤其對眼睛傷害非常大。”王飛鵬告訴記者,有時會被電焊弧光打傷,眼睛只能半睜半閉;有時又會被電焊煙塵嗆得夜里不停地咳嗽,難以入睡。
但對他來說,在鋼鐵上“繡花”仍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這里面的學問大著呢。”王飛鵬興致勃勃地說。
這些年,他帶領團隊,憑借刻苦鉆研的作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多次攻克重大項目的焊接難題。
2016年,一款汽車吊正式量產。這是從未嘗試過的產品,以擺搭難度大、焊縫質量要求高而聞名。在焊接過程中,前10臺產品的二級焊縫焊接探傷合格率低,生產進度嚴重滯后。
怎么辦?大家把期望的眼光投向王飛鵬。頂著巨大壓力,他帶領團隊連續加班半個月,對不合格焊縫進行返修,根據焊接缺陷產生的位置和性質查原因,兩個關鍵問題有了“譜”:焊接參數偏小導致根部未熔合;焊槍角度不合適導致層間未熔合。他迅速對操作者進行集中講解和培訓,對癥下“藥”,使產品探傷合格率達到96%以上,既保證了生產需求,又為公司固化該產品制造的工藝流程。
“不接受、不制造不合格品”一直是王飛鵬做事的準則,他經手的產品,至今沒有一起因為焊接問題造成的質量反饋。2020年,大噸位130噸汽車吊箱體Q960材質鍋底焊接出現冷裂紋。王飛鵬認真分析原因后,要求焊前對焊接區域嚴格按要求打磨,預熱溫度嚴格控制到120℃,層間溫度控制在200℃以內,利用多層多道嚴格進行線能量的控制,防止熱輸入過高而引起的接頭晶粒粗大和軟化。這些環節的控制和改善,順利解決了冷裂紋的問題,保證了產品質量。
隨著自動化焊接設備的大量應用,去年5月,王飛鵬從生產系統調至技術系統,從事焊接質量控制工藝文件的編制及焊接自動化生產應用。
吊車支腿和吊臂焊縫的直線度在手工操作中比較難把握。王飛鵬自主創新,利用人工和機器人相結合的方式,使公司所有吊車支腿和吊臂完全實現自動化焊接,大幅度地提高了焊接效率,保證了焊接質量,降低了高難度焊接技術對手工操作技能的依賴程度。
在王飛鵬看來,“個人的能力再強,力量也是有限的,只有整體技術力量的提升才有更強的戰斗力。”這些年,他摸索出“1+1群”的人才培養模式。即自己先在公司各生產單位物色一批徒弟,將他們培養出來成為所在單位的焊接技能骨干,再由他們在本單位帶出一批焊接技能骨干,有效推動公司焊接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近5年,王飛鵬培養和指導的焊工達500多人,涌現出一大批電焊技能骨干。
康俊君是王飛鵬的親傳弟子。“2016年拜師,當時在氬弧焊的時候,我的填絲速度慢,是師傅教我根據熔池狀態調整速度。”這些年王飛鵬時常在旁指導,讓康俊君受益良多,目前已成長為中聯恒通主機班組的高級焊工。
2018年,王飛鵬擔任焊接指導老師,帶隊參加長沙縣焊工技術比武,賽隊獲得電焊組第一名,隊員康俊君獲二等獎、文斌森獲三等獎。
看著徒弟們一個個“有出息”,王飛鵬倍感自豪。“接下來,我的工作重點就是技能培訓和各種作業指導書的編制,希望把‘工匠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