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融合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特征,也成為制造業大國競爭的重要陣地。”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于清笈日前在北京指出,機械工業行業要充分認識到推進兩化融合工作的重要性,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圍繞市場需求,加快推進裝備產品、生產過程和制造工藝智能化,打造競爭新優勢。
7月8日,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辦的2016年機械行業兩化融合推進大會在北京科技會堂舉行。會議以“貫徹落實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深入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為主題,從國家層面、產業層面和企業層面討論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實施的重要性、推進情況、實施的方法和手段等,部署企業貫標示范工作,為企業轉型升級、提升新型能力出謀劃策。
從1~5月份機械行業的經濟形勢看,全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長7.6%;主營業務收入9.09萬億元,同比增長6.4%;利潤總額6031.69億元,同比增長7.3%,總體運行指標同比好于全國工業和行業上年同期水平。
雖然主要經濟指標表現較好,但行業主要產品產量近半數同比下降,行業利潤增長差異明顯,投資增速處于低位,外貿出口仍不樂觀。產業結構性過剩、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生產方式粗放,以及產品質量品牌缺乏、兩化融合水平較低等矛盾制約尚未得到有效緩解,行業提質增效升級的任務依然艱巨。
當前,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給傳統制造業的發展方式帶來顛覆性的影響。我國是世界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二者的融合發展既有得天獨厚的基礎優勢,也有巨大的價值潛力。但同時也要意識到,作為典型的離散型制造產業,機械工業產品門類多,分類復雜,生產工藝多變,在機械工業領域推進落實兩化融合存在較大差異性和復雜性。
于清笈介紹,從近幾年的發展情況看,機械行業信息化已基本完成單項應用覆蓋,總體進入信息化集成階段。但其發展步調并不均衡,個別小行業和一些大型企業信息化發展到較高層次,進入到協同創新階段,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則差距較大,一些仍停留在起步階段。同時,普遍存在著缺乏標準指引、缺乏系統性規劃、缺乏平臺和核心技術的支撐,以及應用水平不高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化融合的深入推進和實際效果的發揮。
對此,于清笈強調,繼續深化思想認識、持續推進貫標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思路仍然是今年和“十三五”期間機械行業兩化融合推進工作的重點,并進一步指出,在當前經濟下行、企業經營遭遇困難的情況下,要積極引導企業糾正“兩化融合投入大、收效慢、遠水不解近渴”等思想偏頗,把主要精力從僅僅看指標、盯市場,轉移到主動適應新常態、看大勢、謀近期效益與長遠發展相結合上來。
在工信部統一部署下推進的“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是推進兩化融合、促進水平提升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的基礎工作。于清笈指出,試點企業要積極先行,注意總結經驗、提出問題和提出改進的措施建議,為行業推廣提供借鑒。企業要把推進貫標和兩化融合納入轉型升級的總體構想,堅持創新驅動,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圍繞市場需求,加快推進裝備產品、生產過程和制造工藝智能化,加快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等先進制造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以及市場銷售等網絡化、智能化和服務化進程,延伸產業鏈,培育新形態新模式,打造競爭新優勢。
2016年5月17日,第八屆自動化世界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展出,圖為雙臂機器人YuMi利用數分鐘的時間還原九格六面魔方。東方IC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