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來,中國連續5年修訂外資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已分別壓減至31條和27條,在種業、汽車船舶和飛機制造、證券、銀行、保險、職業培訓等眾多行業、領域取消或放寬了外資股比限制。此次新政策,是在全國制造業已基本開放以及自由貿易試驗區負面清單制造業清零的基礎上,又推進了一步。至此,中國制造業對外資已經沒有了限制。
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23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由于多重因素影響,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仍然繼續面臨下行壓力,而進一步開放制造業無疑是中國的應對措施之一。
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經過多年的發展,其對外資的吸引力不再僅僅是工資便宜,而是有著穩定的環境、發達的基礎設施、優秀的工程師等諸多產業鏈生態優勢。這對外資在中國投資建廠,是有吸引力的。從近年來我國利用外資數據看,中國仍然是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從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來看,2022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2326.8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折合1891.3億美元,同比增長8%。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也顯示,我國吸引外資面臨壓力但整體保持穩定。
外資企業通常在全球范圍內有廣泛的銷售網絡和渠道,外資在中國生產,銷售到全球,提升的是中國出口的規模。中國的進出口規模,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外資企業創造的。目前,這個比例在下降。2022年,外資企業出口額為11233億美元,在全國35936億美元出口額中,占比31.3%,比疫情前2019年的比重38.6%,下降了7.3個百分點。比10年前2013年的占比47.2%下降了15.9個百分點。
外資企業在出口中占比下降,當然有中國企業崛起的原因,但毋庸諱言,同時也有外資投資下降的原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全國外商直接投資新設立企業3.8萬家,比上年下降19.2%。而2019年的數據都要高一些,當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約4.1萬家,同比增長5.8%。
那么,對于提升中國出口,一個不難想到的辦法就是促進外資投資中國制造業,進而提升中國的出口規模。進一步對外資開放制造業,有利于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外資進入其實也是一個技術擴散的過程。外資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往往通過技術轉讓、市場需求等方式,提升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促進中國產業的升級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比如特斯拉進入中國后,會在中國找上游零配件供應商。特斯拉在配件質量上會有要求,上游供應商達不到,特斯拉會讓自己的工程師參與,提供幫助。如果特斯拉有創新,要打造全新的產品模式,也會帶動上游廠商生產相應的新的配件體系,共同參與創新。中國本土的供應商獲得這些技術后,會向自己的其他客戶推銷。供應商的工程師,會帶著這些技術跳槽。整個過程,就是一個技術擴散、幫助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過程。
回顧過去不難發現,汽車、電子等各種外資制造商進入中國,也帶動了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自主的汽車、手機品牌成長起來,與這種技術擴散也息息相關。外資不僅帶來技術,也會帶來新的管理模式,這也能促進中國生產效率的提升。
從更大層面說,吸引外資,帶動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國內產業水平,促進中國經濟增長。在經濟之外的層面,可以說每一家外資企業,都是一個天然的促進兩國友好的志愿者。通過各種貿易合作和商務往來,有助于國家之間建立起互信關系,加深彼此的了解。
中國要從制造業大國進步到制造業強國,也必須有更加開放的態度,利用全世界一切可利用的優質資源,積極參與全球化,歡迎來自全球的技術、資金與競爭,在競爭與合作中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