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多年來存在的發展“瓶頸”始終難突破
在我國石化民營企業中,有恒力、浙石化、盛虹等一批世界500強的公司,也有新和成、東岳、福華、華峰、奧克等一批創新力強、主業突出、國際知名度較高的優秀公司。在山東、廣東、浙江、江蘇等石化大省的石化產業發展中,民營企業功不可沒。山東省的煉化行業、輪胎行業民營企業是重要骨干,廣東省的塑料加工業民營企業國內外影響力大,江蘇省和浙江省的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以及化工專用設備制造領域,民營企業是主力軍。但是,民營企業多年來存在的發展“瓶頸”始終難突破,最普遍的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再有是招投標、購買服務等方面公平競爭問題,還有因企業規模小、創新研發能力弱、技術升級和競爭力提升慢等問題,都成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困擾和長期難以突破的“瓶頸”。
一是中小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牢牢把握“專精特新”。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一定不能把追求規模作為主要目標。大企業的做大做強都不能單純依靠追求規模,而是靠做強主導產業、做強核心競爭力。而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更要在“專精特新”即“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上下功夫。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只要不崇洋、不羨大,要學習德國一家隱形冠軍企業的理念“不爭500強,但活500年”,借鑒默銳科技的理念“把一米寬的市場,做到百米深”,坐定“小而美”、瞄準“小而強”,這樣的民營企業一定會成長為百年企業。
浙江奧首是一家300人左右的公司,是師從于彭孝軍院士的侯軍博士創辦的一家科技型公司,成立只有10年,完全依靠自主創新已經在芯片用功能精細化學品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奧首的芯片用封裝材料、芯片電鍍液、芯片清洗液、硅片研磨液、切割保護液、刻蝕用化學品、光敏聚酰亞胺等多個產品,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打破了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市場壟斷,實現了材料的國產化替代,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自主發展和安全可控提供了重要配套。
二是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協同創新。縱觀國內國際,中小企業通常不像大企業有自己的研究院或科創中心,受規模和人員數量的限制大多創新力量較弱,因自身條件的限制也沒有必要投巨資建設龐大的研發平臺。而眾多的民營中小企業要做到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實現百年企業目標,創新又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基業長青的不竭動力。協同創新是民營企業及其眾多中小企業克服自身創新條件不足、創新能力弱的重要措施,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創新是其一。
委托創新對民營企業及其眾多中小企業更顯重要,可以委托高校的優秀團隊、重點實驗室進行創新研發,也可以委托獨立的研究院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開展工程化創新。借助社會創新資源和研發力量,助力民營企業及其眾多中小企業實現“專精特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應當是民營企業及其眾多中小企業重要而現實的選擇。
三是中小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是國際化。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民營企業認為國際化與大企業有關、與己無關,這種認識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民營企業也是國際化的重要力量,全方位對外開放包括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一帶一路”和“RCEP”更少不了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對民營企業及其中小企業自身發展來說,做好“專精特新”對接世界一流、與世界接軌更是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對于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來說,在全球化的時代走出去拓寬國際視野、與世界一流企業同臺交流、共謀發展、攜手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奉獻智慧和力量同等重要。
德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做法值得借鑒
德國是世界一流的經濟強國和科技強國,其經濟結構和工業群體結構是中小企業為主體,大中小型企業定位清晰、協同發展的格局。德國中小企業的競爭力是全球最強的,德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做法值得借鑒。據歐盟委員會統計,在全球居領導地位的2000多家中型企業中,德國占了47%,近半壁江山。德國國內350萬家企業群體中,中小企業占比高達98%,貢獻了高于1/3的銷售額、62%左右的就業。
德國政府一直以來十分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無論是《工業4.0》《國家工業戰略2030》,還是《工業共同研究計劃》《中小企業創新集中計劃》,都對中小企業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其一,德國對中小企業分階段給予政策支持的做法值得借鑒。創業階段:由政府牽頭,商業銀行參與成立風險投資公司,以非盈利模式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發展階段:成立政策性專屬銀行,通過間接融資引導擔保機構參與,鼓勵企業間互助合作;成熟階段:鼓勵市場化融資(發行股票或企業債券)參與中小企業發展,這些政策措施保障了創新型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
其二,德國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的模式值得借鑒。德國政府于1949年成立的弗勞恩霍夫研究所以應用研究為主,主要為企業提供商業化解決方案并幫助其實現,也就是在基礎研究和工業化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在德國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企業,當遇到技術挑戰時都會第一時間聯系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弗勞恩霍夫研究所接到技術問題以后,會組建一個專門的團隊負責這個項目,這個項目團隊不是臨時的,一般會持續兩年,直到為企業解除技術難題為止。在德國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得到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幫助更多,獲得的效果也更為顯著。因為像巴斯夫這樣的大型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創新中心和研發力量都很強,巴斯夫這樣的大公司與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合作更多的是以委托課題的形式,主要也是前期的創新居多。
其三,德國支持中小企業的服務方式值得借鑒。德國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立有代表處、德國中國商會和德國工商中心,這些機構主要為德國企業到中國投資提供服務與幫助。不僅提供專業高效的辦公服務,還提供公司托管服務、會計財務服務、商務拓展服務、法務咨詢,以及翻譯、商務接待、電話傳真與網絡、信件托管、商務秘書、子女聯系學校等事項,這對一家剛剛到陌生環境投資創業的企業來說是最大的幫助,尤其是對中小企業的幫助更大。跟大公司相比,中小企業不僅初來乍到、人地生疏,且人力資源缺乏,通過商務服務中心的服務,對陌生環境、陌生面孔和陌生語言的陌生感大為減弱,對適應新環境和增強發展信心大有好處,也省去了中小企業公共設施和輔助人員等很多負擔。(孟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