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參觀的許多先進的自動化工廠乍一看很壯觀,但仔細一問使用的大部分都是進口設備,軟件也主要采購國外企業的產品。總想什么時候能看到一個高度自動化、數字化甚至智能化的車間或工廠,是用中國自己的裝備武裝起來的。這個夢想很大程度上在今天的勁勝已經實現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參觀完勁勝精密后說。
24日,勁勝精密執行總裁王建在東莞舉行的2016年全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經驗交流會上作了經驗分享;"國產智能裝備""國產數控系統"以及"國產工業軟件"的"三國",新型自動化車間能夠為公司解放80%以上的人力,提高20%的生產效率,降低20%的運營成本和30%的不良品率。
王建告訴記者,選擇"國產",一方面是因為國產的設備、軟件、控制系統能夠滿足公司產品加工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運用國外系統無法采集機器的基礎數據,且存在企業商業機密被獲取的安全隱患。
作為一家智能手機精密結構件供應商,勁勝精密與"世界工廠"東莞的許多制造業企業一樣,遇到了勞動力成本上升、客戶訂單向東南亞轉移的困難。2015年,由于主要客戶三星的訂單大幅下滑,勁勝精密一度虧損,而今年上半年企業業績快報顯示,歸功于智能化裝備的銷售,勁勝精密已經轉虧為盈。
勁勝精密裝備制造"國產化"的經驗,將在東莞市乃至全國進行推廣。7月22日,東莞市政府印發《東莞市推廣建設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產線工作方案》,要求以勁勝精密的智能制造示范線為原型,結合客戶需求進行優化設計和建設,生產線配置要基本以國產化為主。
"在‘三去一降一補’的五大任務中,對智能制造來說,最迫切的任務就是補短板。我國在智能制造的關鍵技術、核心裝備、基礎零部件、高端工業軟件上還有相當大的落差,這就是我們的短板,必須盡快補上。如果不能盡快把這一短板補上,很可能會錯失新一輪巨大市場需求拉動的難得機遇。"辛國斌說。
辛國斌表示,裝備制造企業、設計院、科研院所可以聯合起來,加快培育集成化、創新型的聯合體,以智能制造項目為載體,通過解決各種實際困難和問題提升能力,最終培養出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能夠提供行業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的服務商。
東莞市瑞必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家達告訴記者,通過產學研結合,公司已經實現了100%的生產設備國產化。但"國產化"并不是"排外",國內制造企業可以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再在其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指出,勁勝精密初步實現了智能化的功能,但是要真正實現智能車間、智能工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勁勝精密的自動化車間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如今我們在全國范圍推進智能制造,面臨嚴峻的挑戰,也就是我們不能夠也不可能大規模地用外國的機器替換中國的工人。同時,這也給我們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中國有必要也有能力發展世界一流的智能裝備制造業。"周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