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言
中國制造努力向中國智造推進,以智能制造為方向的工業4.0時代正闊步走來,新興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拉開了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序幕。擁抱工業4.0,推動中國制造實現由大到強的歷史性跨越,需要制造業企業加快轉型升級,而在企業必須做好的各項功課中,牢牢抓住黃金發展期,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來迎接中國經濟發展中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其中,必須正視中國制造“勞動力低廉方面競爭不過低端經濟體,高新技術與投資環境方面競爭不過高端經濟體”的尷尬“陣痛期”。
中國制造業產出占世界比重已“五分天下有其一”,工業制成品出口居世界第一,去年出口占全球比重13.8%,創近50年全球最高。雖說中國已連續6年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但對外技術依存度卻超過50%,中國制造“大而不強”這個痛點,讓中國智造始終難以在國際市場中一展風采。
中國企業產業轉型升級步履維艱,難以改變產業鏈條中低成本競爭,低權益生產,低端化生存的被動境地。在與勞動力低廉的國家和地區相比,其競爭力敵不過低端經濟體。當全球以新技術創新為先導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速度超過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邁進的速度,導致中國技術創新實現“彎道趕超”的速度受到影響,此時正恰逢全球制造業競爭格局深度調整,發達國家中高端制造回流成為他們“再工業化”的著力點,形成了發達國家中高端制造回流與發展中國家爭奪中低端制造轉移同時發生,對中國制造業形成“雙向擠壓”。
根據《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藍圖,中國制造實現由大變強必須加快轉型升級,而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人們寄希望于通過擴大經濟改革的力度,把經濟成分中最活躍的分子——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出來;通過政策性的降低稅費,把經濟成長中最主導的力量——企業的主動性和逐利性調動起來;通過有效的政策分解,把經濟成功中最主力的團體——企業的斗智性與追求性調動起來,實現政府理性主導機制,市場機制疊加發力的良性氛圍,一方面引導低端制造企業擺脫“低成本依賴”,走出“低權益發展”,跳出“粗加工生存”,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守住勞動密集型產業與勞動成本低廉的國家和地區展開以產業鏈完整所展開的競爭;另一方面激發高科技企業在與跨國大企業的強強競爭中,實現由制造環節向產品設計、品牌營銷、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轉變。提升企業在全球產業分工的話語權,實現企業質的跨越,從而開辟在勞動密集型低端產業與低勞動成本的國家競爭、在高科技為主導的高端制造與西方發達國家展開角逐能力兩線作戰的策略,從而縮短與減少中國制造在高低端產業競爭中所處劣勢產生的“陣痛”和“雙向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