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服務化,制造業變革的新機遇
□本報記者 謝賢偉
今年,龍馬環衛躋身全省最高質量獎之列。受到關注的,不僅是其雄厚的產品技術實力,更有“制造服務雙輪驅動”的發展新理念。
過去,龍馬環衛只是一家單純的環衛裝備制造商。現在,卻向著環境衛生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推進“環衛裝備制造+環衛產業服務”協同發展。
為何作此改變?按理說這家企業日子挺滋潤。去年營收有15.36億元,位居行業前茅;研發投入占營收的3.6%左右,產品競爭力不是問題。
但市場傳導來不一樣的信號——
環衛裝備制造產業面臨供大于求的窘境,全國約300家同行企業,多數出現效益下滑。不過,環衛服務行業的規模保守估計卻達千億級別,潛力巨大。
正因此,龍馬環衛選擇了“產品+服務”“制造+服務”的新藍海。
在對外項目拓展上,通過整合政府、運營方、資本方三方資源,協助政府完成對公共事業的轉型;在對內項目管理上,提出環衛運營服務的質量標準、運營規范和形象品牌,形成項目管理模塊的快速復制,提升環衛公共服務項目的運營水平。由此,企業成功運營一批環衛一體化PPP項目、環衛一體化服務外包項目、村鎮環衛一體化項目等市場化運營服務項目。
截至目前,這家企業的環衛服務合同總金額達48.55億元,服務對象涉及福建、海南、廣東、遼寧等省份的7個城市。其中,去年拿下合同總金額達35.05億元的海口市龍華區環衛一體化PPP項目,創下迄今為止國內環衛服務項目的最大金額。
新的模式,打開了新的成長空間。根據龍馬環衛2016年中報,上半年,企業在環衛服務領域收入達1.03億元,同比增長779.77%,占公司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的10.33%,呈現出井噴式增長勢頭。
龍馬環衛模式,是否具備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價值?
“龍馬環衛探索制造業服務化、嘗試服務型制造,代表著制造業企業轉型的新趨勢。”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茂興認為,“尤其是面對經濟新常態,轉型服務型制造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大突破口。”
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即高價值環節從制造環節為主轉向服務環節為主。在國外,服務型制造已步入成熟發展階段。比如在美國,制造與服務融合型企業占制造企業總數的比例達58%。
相比于此,中國制造業的服務化進程還處于起步階段。服務型制造被正式提出,不過三年左右的時間。但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將是“中國制造2025”主要目標之一。
福建的情況又如何?去年9月,省經信委生產服務業處組織一次針對200家企業的調查,根據回收的150份調查表分析,有119家企業提供了一項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務,其中提供三項以上業務的企業有40家。從服務收入占比來說,樣本企業的服務業收入比重不大,但對企業的利潤貢獻較大。
“根據調查情況分析,福建制造業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基于市場競爭、企業轉型等需要,初步形成了向服務化轉型的意識,并探索出一些服務型制造模式的輪廓。”生產服務業處處長陳居雷表示。
其中,制造業龍頭企業擔當起“排頭兵”角色。比如,福汽集團整合下屬整車制造、配件生產、銷售、租賃等資源,形成以汽車后市場服務為關注點的產供銷服務體系,告別整車為王時代,尋找新增長點。又如,鑫展旺集團將制造業中的物流業分離,兩業協同、聯動、融合,再造并完善了供應鏈,使其更加迅捷、靈敏響應市場的“風吹草動”。
但陳居雷同樣不避諱當前存在的問題。
首先,從受調查企業和全省的現狀來說,制造業企業對服務型制造的了解、認知還不充分。服務型制造到底能為轉型升級帶來什么,企業對此仍模糊不清,缺乏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其次,現有的服務模式比較單一,大多數還是采用電子商務進行產品銷售,產品服務更多體現為售后服務的延伸,真正通過創新進而增加服務收入的成功經驗不多,服務型制造尚待進一步引導培育。
如何才能推動更多如龍馬環衛一般的“轉型者”不斷涌現?
去年7月出臺的《福建省實施〈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提出,“促進制造業服務化”“推進服務型制造”。但在我省,尚未出臺專門、系統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政策。
據了解,眼下省經信委正著手起草全省發展服務型制造的行動計劃。對此,黃茂興建議,政策著力點須解決好兩個關鍵問題。一是政策的點與面。根據現有服務型制造情況,不同行業的服務化水平、服務模式等體現出較大差異,政策一定要區分不同行業服務化轉型規律,分類指導推進。不精準發力,就難有實效。
二是提高獎補資金的針對性、有效性。只有明確制造業企業服務收入統計的標準,才能把有限的財政資金補到有轉型價值、有引領作用的企業和項目上。
今年,省經信委將首次在全省開展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認定。“第一批要在總集成總承包、個性化定制、在線支持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倉儲物流等重點領域,找出一批示范企業和項目,探索經驗,為更多企業提供借鑒、參考。”陳居雷表示。
此外,專家還建議,促進服務型制造與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建設一批行業性、區域性的公共服務平臺,為更廣泛的企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提供支撐。
福建華鼎智造有限公司作為一家為制造業企業服務化轉型提供服務的企業,事實上就扮演了平臺的角色。傳統裝備制造企業的產品,應用華鼎智造研發的智能裝備云服務平臺以后,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在線服務,
(上接第1版)能實現在線智能監測、遠程故障診斷、裝備健康狀態評價等功能,讓生產管理各環節互聯互通,提升網絡化協同制造水平。
“對外,平臺幫助裝備制造企業重構與客戶的關系,支撐提供超出客戶預期服務的能力,比如預判性維修、遠程故障快速處理等;對內,通過對設備運行參數、故障報警、維修記錄等數據的綜合分析,幫助生產部門定位隱性缺陷,提高設備質量。”公司總經理夏玉雄說。
如今,這家去年剛剛成立的企業,已助力四五十家客戶企業的服務型制造轉型。
泉工機械是一家有著30多年歷史的制磚機、砌塊機專業廠商,這些年遇到了不少困難:一方面,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銷售設備獲利大幅萎縮,難以覆蓋生產、營銷、管理等成本;另一方面,產品遍及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龐大的網絡制約了售后服務的效率、效益,成了客戶投訴的“重災區”。去年5月,泉工引進華鼎智能裝備云服務平臺,通過云平臺,建立遠程控制中心,采集設備運行的工業大數據,打通企業各業務單元之間的數據共享,精準掌握設備運行狀態,在此基礎上的遠程維保、預防性維修等個性化售后增值服務的效率、水平大大提升,并為泉工的經營決策、市場銷售、設備改進提供了依據,加快了盈利核心從單一設備生產向基于設備的服務的轉變。據不完全統計,一年多來,泉工售后服務效率提高40%以上,節約售后維護成本50%以上,并帶動產品銷售提高20%以上。
今年7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中國工程院聯合印發《發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指南》,提出設計服務、制造效能提升、服務模式創新、客戶價值提升四大行動,以及創新設計、定制化服務等十大方向。
對此,夏玉雄認為,制造業企業圍繞產業鏈及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都可以實現制造與服務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