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专区一二三区,国产无码精品电影,久久精品国产久精久精,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免费不卡

快速發布求購|本站服務|

全國免費采購熱線:0571-89967015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機加新聞 » 正文

2017“制造強國”全面發力 多地搶先機 成都瞄準先進制造業中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1-03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核心提示: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實習編輯 王貴宏2017的大幕正式開啟,這一年,是中國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實習編輯 王貴宏

2017的大幕正式開啟,這一年,是中國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經濟新常態下,深化改革提高供給質量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之路。

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將繼續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同時,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振興實體經濟”作為一項重大任務,首次被單獨列出,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實體經濟當前面臨諸多問題,如何防止“脫實向虛”,如何應對“雙下擠壓”,成為振興實體經濟必須解決的問題。

與此同時,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表示,隨著“中國制造2025”開始發力,制造強國建設已經從規劃階段,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

振興實體經濟,建設制造強國。多位專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龍頭”,是城市發展的支柱和動力源泉,也是提升工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和引擎。記者注意到,廣東、江蘇、四川等多地在部署這項任務的落實時,不約而同地將方向對準“制造業”。

作為四川“長子”的成都,亦將“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作為新一年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在2016年12月29日舉行的成都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成都明確將“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都市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

關鍵詞:振興實體

工信部:今年全面實施制造強國建設

回首2016,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可謂波譎云詭。對中國來說,能保持穩健并非易事。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7%,繼續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領跑”。但如何才能穩中求進?

2016年12月14~16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7年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重點提及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曾公開表示,振興實體經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近兩三年來,金融業占GDP的比例快速提高,但制造業比重卻在快速下滑,這種變化是不正常的。中國從低收入國家變成中等收入國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是實體經濟,今后要跨入高收入國家也只能和必須依靠實體經濟。

應該看到,“中國制造”已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扮演的角色有目共睹。世界強國的興衰史亦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國家戰略創新與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呂本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制造業是工業經濟的核心,如果沒有產品類型的制造業便沒有生產,也就沒有人口和就業,“就是常說的‘產城融合’,房地產、金融、尤其是生活性服務業,都需要人口的拉動。”呂本富表示,制造業是所有經濟的“龍頭”,“沒有龍頭,龍身、尾就沒有了,何來經濟發展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發達國家高端制造業回流加速,以及發展中國家爭相承接制造業轉移,我國制造業面臨“雙向擠壓”的嚴峻挑戰,急需加快轉型升級。

2015年5月,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正式發布。在日前舉行的2017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明確了新一年工作的重點,其中,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引擎和主要抓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隨著“中國制造2025”開始發力,“1+X”規劃體系編制完成,五大工程率先啟動實施,制造強國建設已經從規劃階段,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

關鍵詞:搶占高點

謀劃:成都等多地“加碼”先進制造業

從“制造業”著手,搶占新一輪競爭制高點,防止經濟“脫實向虛”、提振實體經濟,目前看來已經成為各地的“共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包括廣東、江蘇、四川等在內的多個省份日前在部署2017年經濟工作時,均明確將“加碼”制造業。

其中,制造業大省廣東明確,“抓實體經濟,核心是抓制造業。”“要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培育發展新產業,推動制造業加快邁向中高端水平。”

作為實體經濟大省,江蘇強調,“關鍵要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聚焦重點產業、重大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工業技改等領域,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投資,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爆發力和引領力的創新型增長點。”

浙江也提出,將“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提升發展實體經濟推動轉型”。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2月27日,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首次邀請了15位民營企業家參加,而他們大多來自制造業。

四川則表示,將“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

針對各地紛紛將制造業作為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當前的發展階段,制造業仍然是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但由于政策、體制不配套等原因,造成了一些投資者和企業不重視實體經濟、偏向虛擬經濟的情況,這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非常大,比如近幾年下降明顯的工業投資增速。

盛毅指出,盡管實體經濟不只是制造業,但是這種“脫實向虛”在制造業領域表現非常明顯,“投資者對制造業的關注度遠不如對金融、房地產、其他服務業的關注度,如果延續這種狀況,對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制造業的升級等,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記者注意到,作為四川的首位城市,成都在2016年12月29日舉行的成都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亦明確表示,要建設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

事實上,2016年3月發布的《成都制造2025規劃》中提出,“力爭2025年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8%左右,總量進入副省級城市前3位,成為中西部先進制造業領軍城市”。

數據顯示,2016年,成都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產業占工業總量的比重分別提升至31%、43%,產業轉型步伐加快,工業強基行動取得成效。

盛毅表示,成都要成為有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及其在社會經濟中占有的比重是很重要的,“所以‘工業強基’說的就不是一般的工業,而是中高端的、有技術含量的制造業。”他說。

關鍵詞:創新驅動

共識:需要從“制造”走向“智造”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進入全球視野,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被“成都造”“武漢造”“東莞造”等細分化的標識所取代。但另一方面,如何從“制造”走向“智造”,也成為中國建設制造強國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的問題。為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工信部表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

應該看到,從中央到地方,不僅將振興實體經濟的實現路徑對準制造業,更對“創新”達成了一致。

“創新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剩,怎么創新才是難點。當然,各個地方的產業不同,創新的路徑也會有所不同,但是創新一定不能變成口號。”呂本富表示。

呂本富認為,搞活制造業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讓企業變得有核心技術,擁有國際競爭力;二是在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如何做到效率最高,“比如富士康,在同行業競爭中,效率越高成本就越低,這也是競爭力。”

呂本富表示,“沒有實體經濟就沒有發展的龍頭和動力,其他行業再搞也是‘泡沫’。有了制造業,還要考慮可持續發展,如何從低端的制造業,至少向中端、規模經濟型的發展,并且還要向高端、擁有核心技術的方向努力。”

記者注意到,2016年8月、12月,寧波、武漢先后獲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目前,成都正在進行試點申報,不久前已通過了專家組的考察評估。

應該說,成都在建設“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上可謂雄心勃勃,如何才能將這一構想落到實處?

盛毅表示,“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發展方向和重點,成都不僅要自我創新,同時也要借鑒先進經驗,“在我看來,深圳、蘇州、東莞先走了一步,非常值得學習,他們都從代工走向了自主創新,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重在核心技術。”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成都制造業發展基礎好,已經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門類和工業體系。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汽車制造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加上科技資源豐富,為制造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奠定了良好的創新發展的基礎。

 

 

但另一方面,成都制造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值得關注。比如,“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新興產業發展不足,傳統產業面臨提檔升級;制造業發展投資驅動明顯,創新尚未成為制造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產業競爭力有待提升;產業集群集約程度不高,產業規模尚需進一步擴大。”戴賓指出。

他表示,成都應加快構建優勢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具有國家戰略引擎作用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比如第一個獲批試點的寧波,就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汽車及零部件、電工電器、紡織服裝等為支柱的產業集群。”

同時,他還建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聚集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發展,推動傳統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轉移,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