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博世長沙工業4.0生產線,現代感、科技感撲面而來。 長沙晚報記者 王志偉 攝
預計到2025年,長沙經開區的“智慧園區”將達到全國領先水平,逐步建成“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長沙晚報通訊員 鄭駿 攝
制圖/王斌
上汽大眾長沙工廠已實現了多樣化混線生產,車身車間可實現4種車型的混線生產,生產效率隨之提高。 長沙晚報記者 王志偉 通訊員 蔣煉 攝影報道
長沙晚報記者 伍玲 通訊員 黃姿
喜迎十九大,勇闖新路子。
上半年,人民論壇網解讀了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的十大關鍵詞,其中“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成為經濟發展最令人矚目的注腳。
成績輝煌,未來可期。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等為代表的新一代產業技術,有望在經濟新常態下,引領中國經濟的新一輪發展。
搶抓新機遇、搶登新風口。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長沙經開區圍繞“率先打造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率先建設5000億國家級園區”的目標,邀請國內水平頂尖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蘇州工業園智慧園區團隊、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三大“智慧導師”,為園區未來五年智能制造發展描繪藍圖。
巨擘入園來,妙筆繪春秋。依靠專家智慧,結合園區實際,長沙經開區確立了智能制造、智慧園區、工業互聯網“三位一體”協同合作推進機制,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戰略,瞄準“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進行頂層設計。
預計到2025年,長沙經開區的“智慧園區”將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逐步建成“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
園區現狀
智能制造基礎和優勢突出
此前,三大智囊團組成課題組,通過實地調研和集中座談,充分了解長沙經開區主導產業企業情況,了解智能制造實施主體的發展基礎、核心動力及存在的問題,梳理主要企業在智能制造發展過程中對園區的核心訴求。
據了解,實地調研和集中座談的企業分別為9家和15家,基本覆蓋了供需兩側主要行業及領域,需求側企業以園區三大主導產業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配件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企業為主,供給側企業包含機器人、數控機床、專用制造裝備、系統集成四類企業。
經過一番調研和座談,園區發展智能制造的“核心動力”漸漸清晰:
智能化建設總體處于起步階段。調研結果顯示,目前,長沙經開區企業智能制造領域投入超過企業盈利30%達到33%,投入企業對智能制造研發、建設投入的回收期望均在五年以內,近60%的企業認為智能制造投資三年內即可收回,園區企業總體上對智能制造投資收益情況保持積極樂觀態度。
企業數字化、網絡化基礎良好。車間及生產線的數字化、網絡化,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基礎。目前,園區超過80%的企業普遍實現了生產線自動化部分或全部覆蓋;除部分對保密等級要求較高的企業外,區內企業基本實現了以現場總線、工業以太網為基礎的數據互聯互通,為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推廣奠定了扎實基礎。
目前,園區企業博世長沙擁有全省首條工業4.0生產線,自動化和數字化水平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整條生產線34個工序僅需5臺機器人和2個工人協同工作。每7.5秒便可生產一個產品,操作員減少50%以上,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質量損失減少30%,真正實現“智能生產”。
核心關鍵技術裝備應用情況良好。在智能制造核心技術裝備方面,分別有63%、56%、50%、45%的企業部署了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系統、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部分企業還實現了高檔數控機床、智能傳感與控制系統的全覆蓋應用,增材制造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也開始局部應用。
發展智能制造具有迫切的現實需求。生產質量要求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人力成本持續上升成為長沙經開區企業引入智能制造核心關鍵設備、工業軟件及四類智能制造新模式的主要動力。未來,隨著下游客戶及終端用戶對產品質量、性能、供貨周期要求的不斷提高,區域勞動力結構的趨勢性改變,智能制造將在長沙經開區發展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
智能制造人才支撐體系建立。目前,園區擁有人才約16.5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占55%,35歲以下的占63.5%,大專以上學歷的占59.4%;擁有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10人;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6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24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24個、院士專家工作站8個、博士后專家工作站10個,各類研發平臺集聚創新創業團隊72個。
路徑打造
“三位一體”建設機制協同推進
近日,記者在上汽大眾長沙工廠看到,總裝車間已實現了多樣化混線生產,可實現4種車型的混線生產,生產效率隨之提高。到2018年,上汽大眾長沙工廠將引入兩款新車型,實現五款車型共線生產。目前,上汽大眾長沙工廠每1分鐘就能下線一臺合格整車,被稱為“分鐘工廠”。車間的整個生產流程全部實現智能化,主要由機械手來干活,大大降低了勞動力和生產成本。
2017年上半年,上汽大眾長沙工廠完成產量119183輛,同比增長67%,工業總產值124.9億元,創造稅收16.3億元。預計全年工業總產值將達到約300億元,稅收將達到約34億元。
只有讓上汽大眾長沙工廠式的企業在園區遍地開花,才能真正實現“兩個率先”。那么,園區要繪出怎樣的“施工圖”?
經過對園區智能制造現狀進行全面調研,長沙經開區找到了“方法論”:一是加快智能制造示范區建設;二是打造智慧園區;三是建設工業互聯網云平臺,也就是確立“三位一體”協同機制。三者之間,側重不同,卻互為犄角、相互作用。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兩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楊希介紹,按照工作方案,2017-2021年,長沙經開區與信通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開展智能制造品牌創建工作和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作。
一是品牌創建。先創建、后宣傳、再推廣,成為長沙經開區智能制造品牌的創建路徑。
二是應用示范。包括開展智能制造裝備、軟件和系統解決方案的集成應用,重點培育智能化特色產業應用、智能化綜合解決方案集成兩類主體,夯實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兩大基礎等。
“2021-2025年,將基于良好智能制造應用基礎,開展智能制造創新產業培育工作。”楊希透露,未來將重點圍繞智能裝備、智能生產、智能服務等領域,發揮園區大規模先進制造業和產城融合、產業融合疊加區域的優勢,實現智能制造技術裝備、軟件和系統解決方案企業在園區的聚集。
蘇州工業園智慧園區團隊咨詢總監田汶靈對智慧園區建設深有研究。她告訴記者,團隊將按照建設蘇州工業園“智慧園區”的標準,為長沙經開區提供咨詢服務,助力長沙經開區建設政務云與工業云“兩朵云”。通過聚焦產業、政務、服務三個方向,打造“產業智慧發展標桿區、政務協同治理先導區、‘互聯網+公共服務’模范區、大數據開放應用領先區”四型園區,實現“網絡通、數據通、管理通、服務通、供給通 ”五通效果。
“首先建設的是政務云。”田汶靈說,他們將完善園區信息基礎設施,提升信息綜合服務功能,推動政務上云,打造政務協同、科學治理先導區;推動服務上云,打造“互聯網+公共服務”模范區;推動產業上云,打造產業智慧發展標桿區;推動數據上云,打造大數據開放應用領先區;推動建章立制,確保智慧園區規劃目標落實。
未來兩年,長沙經開區將以信息提升產業為主,基于支撐平臺重點推進園區治理類、政務管理類、產業服務類、產業發展類、綜合數據決策類等相關應用建設,各領域智慧化建設全面展開。
隨著智能制造的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的建設水到渠成。在發展工業互聯網方面,長沙經開區基礎良好、優勢顯著,其主要支撐單位樹根互聯由三一集團孵化,是國內領先的自主工業互聯網企業。
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湖南政府事務經理戴勇超介紹,通過“根云”平臺,長沙經開區將建設一個世界級的工業互聯網云平臺(企業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一個自身產值百億級、服務產業五千億級的高科技新興產業集群。
未來四年,借助“根云”,長沙經開區將為區內企業提供智能研發、智能生產、智能服務、智能運營管理、業務模式創新、產業鏈金融服務等全方位的智能化公共服務,接入4萬臺機器設備;圍繞產業布局,支持30-50家重點企業開展基于“根云”平臺的試點示范,打造湖南第一的智能制造企業示范方陣。
2021-2025年,長沙經開區將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鞏固打造全國先進智能制造示范區的平臺優勢;全面普及推廣企業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新模式,連接10萬臺以上機器設備,企業覆蓋率、機器設備智能互聯數等指標穩居全國前列。
相關鏈接
三大智囊團
1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科研事業單位,定位于“國家高端專業智庫、行業創新發展平臺”,是國家信息通信研究領域最重要的支撐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在綜合政策領域的主要依托單位之一。
近年來,圍繞國家“網絡強國”和“制造強國”新戰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強化電信業和互聯網研究優勢的同時,不斷擴展研究領域、提升研究深度,在4G/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未來網絡、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智能硬件、網絡與信息安全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與前瞻布局。
2蘇州工業園智慧園區團隊
2017年6月,商務部發布《2016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通知書》,蘇州工業園從國家級開發區綜合能力第二名躍居第一名。蘇州工業園基于“大數據”“云平臺”建設了精簡高效、科學規范的先進園區管理體系,是國內最先進的智慧化園區。其園區規劃建設團隊,多年來一直深度服務于工業園區的智慧園區的全過程建設,具備了頂層設計、項目方案咨詢、項目管理、運維運營服務的相關能力,并具有智慧園區建設的友商生態圈,集成了云計算、支撐平臺、應用開發、大數據建設、綜合運營的智慧園區服務能力體系。
3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
由三一集團投資孵化的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自主工業互聯網企業。基于三一集團豐富的制造業經驗,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打造了國內首個自主工業互聯網云平臺“根云”,實現了近30萬臺各類機器設備的智能互聯。集成云存儲、物聯通信、工業應用軟件、金融等產業鏈合作伙伴的服務能力,成功支持多個行業的實體經濟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是“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等行業標準的主要制定者,承擔多項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和研究課題。
未來目標
逐步實現“兩個率先”奮斗目標
根據“三位一體”工作部署,長沙經開區打造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將分兩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為2017年至2021年,第二階段為2021年至2025年。
記者了解到,第一階段是在智能制造五年規劃的指導下,到2021年,長沙經開區重點培育智能化特色產業應用、智能化綜合解決方案集成兩類主體,“智慧園區”初步形成規模達到省內領先水平,建設全國領先的工業互聯網云平臺,打造“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的雙示范品牌園區。
第二階段是到2025年,重點扶持智能技術與裝備創新主體,形成產學研協同、產業協同、開放合作等多種創新機制,“智慧園區”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逐步建成“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對接“中國制造2025”。
兩個階段目標的實現,均離不開企業的砥礪奮進。
園區企業藍思科技,一直致力于智能制造轉型升級之路。從第一款手機玻璃的嘗試,到今天2.5D玻璃、3D玻璃及iPhone X、iPhone 8雙面玻璃的廣泛應用,藍思科技一直走在自主創新、“智造”發展的前沿,是行業內技術高精化、業務多元化、生產自動化、服務標準化的高端消費“電子部品”供應商。
未來,要實現“兩個率先”,長沙經開區將聚焦以下4個方面:
著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重點圍繞智能裝備、智能生產、智能服務等領域,發揮園區大規模先進制造業和產城融合、產業融合疊加區域的優勢,提升三大主導產業及新興產業領域的智能制造整體水平,實現重點產業示范工廠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5%,不良品率降低35%,全面提升產業經濟發展動力;到2021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3801億元,技工貿收入實現5008億元,過百億企業數量實現翻番(達到10家),率先建成5000億國家級園區。
在重點培育智能制造企業方面,園區將著力培育60家市級以上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示范車間),培育3-5家主營業務收入過千萬元、1-2家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智能制造領域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1-2個智能制造產業集群,打造湖南省第一智能制造企業示范方陣。
穩步提升智慧園區信息化水平。瞄準全國第一開發區蘇州工業園的成功模式,打造智慧園區“2345”整體框架,建設政務云與工業云“兩朵云”,聚焦產業、政務、服務三個方向,打造“產業智慧發展標桿區、政務協同治理先導區、‘互聯網+公共服務’模范區、大數據開放應用領先區”四型園區,實現“網絡通、數據通、管理通、服務通、供給通 ”五通效果,信息化整體發展水平處于湖南第一、全國前列。
加快創建工業互聯網國家品牌。加快建成“根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30-50家重點企業開展基于“根云”平臺的試點示范,接入4萬臺機器設備,力爭實現經濟效益3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00個以上,引進100名智能制造核心人才,通過工業互聯網生態建設,建成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